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中文 | English

咨询热线: 028-85121781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中心 > 行业动态 谁主沉浮:大分离与大合流背景下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谁主沉浮:大分离与大合流背景下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 来源:火石创造   发布日期:2019-07-29 22:30:00  责任编辑:  浏览次 ]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政策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的转型期,产业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在加速,部分区域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加强,驱动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与产业生态的优化重构。一方面,产业链环节呈现出研发、制造、服务“大分离”的趋势,另一方面,产业空间形态呈现出区域产业集群“大合流”的态势,在“一分一合”中,两种动力共同推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格局变迁。


一、大分离:产业链分化与空间优化重组

       在产业技术变革演化、企业战略升级演进的进程中,生物医药产业链不断细分,不仅体现于产业链环节研发、制造与服务的分离,外部CRO、CMO等新兴服务业态迅猛发展,也体现于企业在更大范围进行产业链的分离布局和空间价值的优化重组。


      (一)CRO、CMO的兴起映射了产业链的分离趋势,活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层的核心是专利药,新药研发关系着药企的核心竞争力。近年,由于研发和生产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药企选择CRO、CMO,承担药物探索与发现(靶点选择与证实、化合物发现与优化等)、临床前研究(动物实验、药物毒理研究等)、中试放大(合成工艺、剂型选择、制备工艺等)、临床研究、药物注册和商业化生产等环节。


图1  CRO在我国发展兴起的历程

       CRO、CMO的繁荣,让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降低了研发门槛,摆脱了“重资本”的生产线环节,为其凭借自身创新实力实现突破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缺少欧美“重磅级”的药企巨头,2016年、2017年全球处方药销售的50强名单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2019年4月,GlobalData公布的全球制药企业25强名单,我国唯一上榜的恒瑞医药,2018年收入仅相当于第一名辉瑞的5%。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生态基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CRO、CMO等新兴业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可以不需要去建自己的实验室、工厂,就可以把新药从研发到生产整个流程做完,有利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的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的不断细分,让节点服务性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跃的中小企业在提升研发服务效率、降低研发转化成本的同时,产生了更大范围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需求。


       (二)适应发展层次升级以及要素的空间组合最优化效应,企业开始细分研发、生产、服务环节的地域布局。

       经过多年积累和探索,我国一批药企已经开始走向创新之路。企业的创新路径分为三种:一是从仿制向创新转型;二是自主创业创新;三是轻资产的VIC(VC+IP+CRO,“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服务”)创新。


        1. 从仿制向创新转型的典型案例是恒瑞

       恒瑞研发中心的布局路径,折射了企业随着发展层次升级,不断通过细分化、层次化的空间布局,实现要素空间组合最优化的进程。1992年恒瑞建立了首家研发中心,随着从“仿”到“创”的创新战略升级,恒瑞走出连云港,推进各区域的细化研发布局。在长三角地带,恒瑞在上海、苏州与南京都布局了研发中心,形成长三角协同创新的格局。

       其中,瞄准上海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跨国药企研发中心, 恒瑞上海研发中心负责创新药和生物药研究;南京研发中心承接上海研发中心进行创新药筛选,包括原料药成盐、晶型筛选、制剂剂型筛选等;苏州研发中心,负责生物创新药研发及高端制剂生产。恒瑞在成都、济南根据各地区特点,也相应布局了研发中心。并且,适应国际化创新战略的需要,恒瑞相继在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布局了研发中心。


       2.自主创业创新路径

       我国生物医药领域还涌现出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这些创新型企业,根据区域的要素特点,在更广的区域进行空间价值重组。例如,创立于北京的百济神州,在广州布局产业化基地,创立于上海张江的再鼎医药,在苏州布局产业化基地。


       3. 轻资产的VIC模式创新路径

       轻资产的VIC模式创新(VC+IP+CRO,“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服务”)更加凸显企业研发、制造、服务分离布局的趋势。

       企业的分化布局,推动了更高频的区域产业要素流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各区域的产业资源竞争程度。实质上,各区域产业资源竞争的本质是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竞争,如何进行差异化定位,提升土地、人才、技术、资本和设备等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有效的产业组织,真正构建符合地区特色的产业生态,也成为各区域思考的重要议题。


二、大合流:区域集群化发展趋势兴起

       从全球范围看,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化布局趋势明显,第一梯队的波士顿基因城、旧金山湾区,第二梯队的英国剑桥、法国里昂、德国汉堡、日本神户等地区,聚集了优秀的生物医药科研人才、创新资本、医疗中心及科研教育机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优质企业都向这里汇聚。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聚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和华中等地区。从经济和创新看,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医药制造业产值,全国30%的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30%以上的CDE受理药品申报量。从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看,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苏州BioBAY、中关村生命园、成都高新区、东湖高新区等园区,集聚了全国重要的创新和产业资源。例如,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拥有国内专利申请数量1396件,药物临床试验总数192个, CDE受理药品总数479个,三项指标在全国各园区中均居第1位。

       总体上,我国生物医药的产业资源正呈大合流趋势,流向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资源的区域化与产业环节的全球化两种力量,共同形成了产业资源在局部地区的集中,以及产业环节在全球范围协同的格局。


三、分与合:格局变迁,谁主沉浮?

       一端是产业链环节的分离,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中小型企业成为产业生态的节点,他们的活跃程度影响着产业生态的活力与创新力。另一端是产业集群在空间范围的合流,区域点状的集中要求区域间更大范围产业链的协同。

       在“分”与“合”的产业格局变迁进程中,平衡好“分”与“合”的能力,实际上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构建高效的要素整合与主体协同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能力,更体现为提升产业资源重组与产业生态重构的组织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面对“分”的解构,降低技术与制造的迁移成本,推动产业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效率,让产业环节间的协作效率高于产业环节内部的协作效率。

     (2)应对“合”的重构,以产业链协同为核心,在更广的空间范围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协作,从全球资源的区域化到区域产业的全球化,实现发展纵向产业链与横向空间链的紧密协作。


四、小结

       在格局的解构与重构中,紧密的价值链接与高效的组织协同成为决定未来产业竞争胜负的关键,而最有效解决资源链接与组织协同的方式,实际上是产业资源的数字化链接与产业组织的数字化协同。

       基于产业的数字化平台,能够迅速实现产业数字化资源无边界、无地域、无层级的自由流动,快速实现资源链接,并进行产业组织的虚拟重组,实现高效的产业链核心控制与产业生态协同。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未来!在产业大分离与大合流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数字化的能力是决定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新格局的重要力量,谁在BT与IT的融合中抢先布局,谁就为自己在新赛道之争创造了先机与未来!


上一篇:癌症治疗新曙光,PD-1单抗为何如此热门?国内布局全景
下一篇:2019上半年中国药企获FDA批准的ANDA再添47个 同比增加30.56%
【相关资讯】
·恒瑞医药1.1类创新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获批医保适应证 2021-12-08
·康方生物双抗AK104(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获得上市优先审评资格 2021-08-26
·正大天晴康方派安普利单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在中国获批上市 2021-08-09
·和黄医药索凡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2021-06-23
·贝达药业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获批上市 2021-06-17
·阿斯利康靶向药泰瑞沙(治疗小细胞肺癌)在国内获批 2021-04-20
·成都华昊中天I类创新药优替德隆注射液(治疗晚期乳腺癌)获批上市 2021-03-19
·凌腾医药卡妥索双抗(治疗晚期胃癌)III期临床试验获批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