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讨论
academic discussion

Cell子刊 | 首都医科大学郝峻巍等了报告了中国及其各省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分布和趋势

来源:iNature 发布日期:2025.05.09

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然而中国的神经系统负担仍然知之甚少。

 

2025年5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郝峻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共同通讯在Cell子刊 Med(IF=12.8)在线发表题为“Burden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21: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全面检查了中国及其各省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分布和趋势。

 

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疾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广泛影响着中国人口,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人口老龄化是患病率和健康损失大幅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各省之间神经负担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这些发现突出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的沉重负担,强调了改善神经系统服务、早期预防和标准化治疗的必要性,以应对这一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挑战。

 

IMG_256

 

神经疾病已经成为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对人们的健康和福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 2015年和2016年的估计,研究人员首次报告了14-15种神经疾病的全球负担,揭示了它们在全球残疾和死亡率中的重要作用。后续的区域研究进一步阐明了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地区负担分布的异质性。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全球人口中有43%的人经历了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自1990年以来,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增加了18%,这主要是由人口统计和疾病模式的变化引起的。 超过80%的全球神经负担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和传染病的高患病率。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健康模式已经从传染性疾病和新生儿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风是导致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同时痴呆症和头痛疾病的负担也显著增加。然而,中国各地神经系统疾病的总体负担和趋势仍不清楚。大多数先前的研究集中于个别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中风和痴呆症,对罕见疾病如多发性硬化(MS)和重症肌无力有零星的报告。上海的一项横断面研究13分析了选定的神经系统疾病(不包括中风),并揭示了1995年至2018年过早死亡率的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9064亿(占总人口的13.50%),预计这一老龄化人口在未来几年还会增加。考虑到预期寿命的增加,神经系统疾病的疾病负担预计会增加,并可能对中国的卫生和社会保健系统构成严重挑战。因此,全面了解总体神经系统负担对于指导卫生政策决策、制定预防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强医疗保健服务至关重要。

 

IMG_257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Med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神经障碍定义为主要由神经科医生在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管理的疾病。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例为46829万例,相当于7810万残疾调整寿命年。脑出血是残疾调整寿命年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血性中风、痴呆和偏头痛。男性神经障碍的残疾调整寿命年数高于女性,在70-74岁达到高峰。从1990年到2021年,特发性癫痫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残疾调整寿命年数和年龄标准化比率显著下降,主要归因于YLLs的减少,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痴呆、帕金森病和缺血性卒中的残疾调整寿命年数不成比例地增加。尽管SDI的增加减轻了负担,但7种神经疾病的年龄标准化DALY率在西部和东部省份之间的差异超过5倍。神经系统疾病对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且日益增长的负担,这主要是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该发现可以为优化神经服务提供的优先级设置和目标策略提供信息。

 

参考信息:Zhang C, et al. Burden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21: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Med. 2025 May 1:100692. 

 

来源于【iNature】

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1